醫藥物流行業標準或半年後出台,破解千億市場發展窘境

醫藥物流行業標準或半年後出台,破解千億市場發展窘境

近年來,社會物流企業紛紛進入藥品配送領域,提高了藥品物流運營效率。但如何確保這些非專業的涉藥物流企業能夠合規配送,保障藥品質量安全?3月20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瞭解到,由該協會組織制訂的《藥品經營企業物流服務能力標準》和《涉藥運輸企業醫藥物流質量及服務能力評估標準》已完成13家涉藥物流企業的現場分類分級評估工作,預計半年後有望被商務部作為行業標準發佈,這將助力醫藥供應鏈以質量安全為基石、高效交付目標的實現。

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醫藥供應鏈分會秘書長朱建雲提供的數據,整個醫藥物流市場保守估計在1000億元以上。這不是藥品流通額,而是醫藥物流的收入。朱建雲說,這千億市場中,有44%是倉儲相關的增值服務,其餘56%是運輸部分。也就是說,物流運輸占了醫藥物流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

市場吸引,政策驅動,醫藥流通模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傳統醫藥經營企業嘗試提供更多專業的醫藥物流,而眾多社會物流企業也已經介入醫藥物流服務。傳統醫藥商業企業具備更強的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在運營《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倉庫方面也有相當成熟的經驗,但是在物流運營效率、干線運輸及最後一公里配送方面普遍存在資源和能力短板。相比之下,社會物流企業在成本管理、資源配置有自身的優勢,其弱勢是對醫藥行業儲運的特殊要求理解不深、質量意識尚有欠缺、懂藥品專業知識的人員配置不足等。而目前藥品流通管理缺少對涉藥物流企業的專業管理,導致社會物流企業操作中的合規性和安全性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規范和引導。

朱建雲表示,在醫藥物流方面,現有的法規監管和行業標準相對薄弱。涉藥運輸方面參與者眾多,他們的專業能力包括涉藥運輸過程管理的可控性、可保障性、可追溯性以及安全性都沒有統一的標準,運輸過程轉包再轉包的過程中,有不可預知和難以控制的風險。她說,通過對21個省份55家醫藥公司154家承運商的樣本調查發現,涉藥物流承運商較為零散,缺乏合規的醫藥運輸管控體系,存在很大的合規風險。

2017年初,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在商務部指導下,成立了由跨國製藥企業、醫藥批發和物流龍頭企業專家組成涉藥物流分類分級評估標準起草組並完成相關《藥品經營企業物流服務能力標準》和《涉藥運輸企業醫藥物流服務質量及能力評估標準》標準的起草和系列研討修訂工作。2018年下半年送審的同時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組織部分企業進行貫標試點工作,截至2019年3月15日,已完成13家涉藥物流企業(8家藥品經營企業,5家涉藥運輸企業)的現場分類分級評估工作。

醫藥物流行業標準或半年後出台,破解千億市場發展窘境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程俊佩表示,從試點評估驗證結果來看,這兩個標準內容經得起落地推敲,也貼近行業監管、生產企業選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醫藥物流企業分類分級指導需求,充分具備了落地可執行性,為商務部作為行業標準正式發佈奠定了實踐基礎。

程俊佩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涉藥物流分類分級評估標準的具體條款要求不只是基於GSP的要求。標準起草委員會在起草期初就邀請強生、賽諾菲、諾華等多家跨國製藥企業參與,借鑒跨國製藥企業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理念,融入歐美GDP、美國供應鏈安全法案、WHO對醫藥物流服務的要求。標準具有前瞻性,是國家健康安全戰略、供應鏈戰略落地的有力保障手段之一。

據朱建雲介紹,這兩份標準去年下半年推出後,一方面作為協會標準先行先試;另一方面作為商務部立項的標準進行送審,目前正處於審查階段,審查合格後就會走上發佈的流程,預計半年左右後會作為行業標準正式發佈。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界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