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沖奶粉常見四大誤區

半個月大的寶寶因為嘔吐、腹瀉被送往醫院,醫生本以為是腸穿孔,手術時竟發現寶寶的小腸已經發黑、壞死。如果再晚一點治療,患兒就會被奪去生命。而造成悲劇的原因,竟是因為新手爸媽疏忽大意的一個小舉動。

原來,新手爸媽每次沖奶粉時,擔心奶稀了寶寶營養不夠,因此在規定量上會多加一些,結果造成奶粉濃度和滲透壓增加,最終導致寶寶35厘米小腸壞死。新生兒的器官很脆弱,高濃度奶粉會讓他們的腸道滲透壓失衡,最終導致小腸缺乏水分與營養,甚至出現腸壞死的情況。

家長沖泡奶粉時,常見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1用礦泉水沖更有營養

最好不要用礦泉水沖奶粉。因為礦泉水中增加的微量礦物質元素是根據成人的標準設計的,其含量和比例不適用於新生兒,會增加新生兒的腎髒負擔。沖奶粉最好選用煮沸冷卻到適宜溫度的自來水。有些家長擔心,自來水里會有氯化物殘留,實際上自來水煮開3分鍾,便可除氯。

誤區2涼奶熱熱再喝

泡好的奶在常溫下保存不要超過兩個小時,在冰箱里不要超過24個小時。在適當時間內的奶,可以加熱至45℃左右給寶寶喝,切忌一定不要煮開,或者直接沖兌開水。寶寶喝奶斷斷續續時,可以使用溫奶器進行保溫。

誤區3在奶粉里加點「料」

不要在奶粉里加「料」,比如放鈣片和藥物等。有的寶寶喝奶後出現便秘、口臭等情況,家長認為這是上火了,要往奶粉里加點「料」。一般不建議加「料」,尤其是月齡較小的寶寶,加「料」會增加腸道負擔。家長可適當餵水,或者改換「不上火」的奶粉給寶寶。此外,寶寶患病服藥時,除非醫囑說明,否則家長不可擅自將藥物混到奶粉中給寶寶服用。

誤區4奶粉越濃越好

要按照所購買奶粉的說明來配置,不是越濃越好。高濃度奶粉會讓新生兒的腸道滲透壓失衡,最終導致小腸缺乏水分與營養,甚至出現腸壞死的情況。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