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多地相繼發現赤潮 疾控專家 最近慎食貝類

福建多地相繼發現赤潮 疾控專家 最近慎食貝類

近日,福建省羅源灣、黃岐半島、平潭蘇澳、湄洲島、惠安大港灣等部分海域相繼發現赤潮。因赤潮導致的貝類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市疾控專家提醒市民,赤潮發生時,沿海水質毒性強,應謹慎食用海鮮,尤其是貝類,以免發生中毒事件。

市疾控專家介紹,赤潮是水中的一些細菌、原生動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從而引起水體變色現象,海水猶如赤色,所以取名赤潮。另外,赤潮還分為有毒赤潮和無毒赤潮,有毒赤潮中的赤潮生物能夠分泌麻痹性貝毒、下痢性貝毒、神經性貝毒等毒素,人類一旦食用就易引起中毒反應。

據了解,赤潮本身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但是由赤潮引發的貝類中毒是一種毒性較強的有機毒素,人們一旦食用這種貝類就可能出現中毒症狀。據了解,這種麻痹性貝類毒素是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約占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 87%,死亡率達到 15%。目前,麻痹性貝類毒素、河豚毒素等,均無特效解毒方法,一旦食用含有麻痹性貝毒的貝類,毒素很快就會在體內釋放,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痹,輕者出現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狀,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市疾控特別提醒,即便毒赤潮已消亡一段時間,受污染的水產品依然會有毒素反應,尤其是對雙殼貝類的影響較大。因此,市民最近應盡量少購買貝類食品。即使要買,也應在購買貝類(如牡蠣、青蛤)等水產品時,選擇去大型、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盡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若進食貝類海產品後,短時間內出現唇、舌麻痹及肌體無力、頭痛和暈眩等症狀,請及時前往鄰近醫療機構就診,並主動將飲食史告訴醫生。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海西晨報·ZAKER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