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針為中風後康復助力

毫火針為中風後康復助力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張秋霞

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除了可能「致命」外,還可能留下一系列的後遺症,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中風後偏癱,常常表現為大家所熟悉「挎籃劃圈步態」。這是由於偏癱肢體攣縮導致關節活動度下降、肢體活動障礙,形成上肢屈曲、下肢僵直的異常姿勢,這種異常姿態是可以通過規范的康復治療改善的。

毫火針可讓痙攣肢體瞬間松解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副主任中醫師周昭輝介紹,康復師在幫助患者對痙攣的患肢進行康復訓練前,一般會藉助手法按摩等方式先將痙攣的患肢松解開來,再進行針對性的肌力訓練、功能訓練,這個松解過程所需時間視患者患肢痙攣的程度而定,有時甚至需要一個小時。

有沒有辦法可以加速松解過程?周昭輝醫師介紹,在臨床上,他們會採用燒紅的毫火針針刺穴位及相關肌腱(以緩解肘部痙攣為例,可用毫火針針刺曲池穴、手三里穴,以及肱二頭肌腱),效果立竿見影,能瞬間松解痙攣的肢體,為中風患者的肢體康復贏得寶貴時機。

毫火針是什麼東東?

熟悉我們「中醫傳統療法」的讀者對「火針」治療並不陌生,火針是適合嶺南地區潮濕溫熱氣候及體質特點的一種療法。將特製火針在火上燒紅後,用針尖快速點刺患處或疾病相關穴位,具有「溫、通、補、清、消」的作用。

毫火針與傳統火針有什麼區別?周昭輝醫師介紹,毫火針是在傳統火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屬於火針的一種特殊類型,比傳統火針更細,為一次性使用的針具,無法重復使用,杜絕了交叉感染的可能,也避免了針具反復消毒使用後剛性、強度等性能的下降,保證針具質量。

正是因為毫火針針身纖細,針孔更小、創傷更微,因此它可以突破傳統火針的「禁區」。周昭輝醫師介紹,傳統火針因為針身較粗,可能會造成出血或留疤,比較少在顏面部治療,另外關節附近的血管、神經較多,傳統火針在關節附近的治療也比較慎重。正因為毫火針很細,治療風險更小,因此就沒有傳統火針的這些禁忌。另外,毫火針治療的痛感要比傳統火針輕很多,更多患者可以耐受。

以中風患者的上肢痙攣為例,醫生採用「火針經筋療法」,將毫火針燒紅後,對肘關節、腕關節的相關穴位和肌腱進行針刺,通過針和火的雙重作用,熱力透達,疏通經絡壅滯之氣血,鼓動陽氣、行氣活血,經絡通調、濡養筋脈,筋得血養則柔而不拘,就好比打開了「開關」,讓患者痙攣的肢體迅速松解開來。

當然,毫火針治療肢體攣縮並不是「一勞永逸」,患者的這種肌肉鬆解狀態只是保持一段時間,隨後可能再次攣縮,不過攣縮的程度可能減輕。另外康復師可以利用松解的這段時間,幫助患者進行肌力訓練、功能康復訓練,多管齊下,患者肌肉攣縮的程度會不斷減輕。

(《毫火針為中風後康復助力》由金羊網為您提供,轉載請註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版權聯系電話:020-87133589,87133588)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