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病夏治 ” 方法多 ” 三伏 ” 時機別錯過

夏季是養生的好時節。近年來,人們 ” 未病先防 ” 的養生意識逐漸提高,中醫養生注重 ”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而夏天,尤其是農歷的三伏天,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是調養人體陽氣的最佳時機。

” 冬病夏治 ” 方法多

所謂 ” 冬病夏治 “,” 冬病 ” 指的是冬天容易出現或加重的疾病,常見的如風濕、老胃病、哮喘等病症,” 夏治 ” 是針對中醫中春夏養陽理論,在天氣比較炎熱時採取外治法提升陽氣,驅除體內寒邪,達到扶正固本、祛邪養生治未病的目的。

在臨床上,冬病夏治的方法以穴位貼敷 ( 即三伏貼 ) 最為普遍,此外還有針刺、艾灸、理療、按摩、泡洗,以及內服溫養陽氣的中藥和食物等方法。其原理歸結起來只有兩條:一是針對寒邪,二是針對虛寒體質。

” 冬病夏治 ” 首選三伏貼

據介紹,” 三伏貼 ” 是在 ” 三伏天 ” 的特定時間,通過用有溫經散寒、逐痰平喘、通絡止痛等功效的中藥在人體特定的穴位上貼敷,從而對肺脾腎等髒腑功能進行調節,以達到防病、治病、養生的一種傳統灸療法。經過研究,中醫專家認為 ” 三伏貼 ” 是通過藥效、免疫調節、髒腑經脈調節等作用而對人體防病治病起效的。

” 三伏貼 ” 治療的范圍非常廣 , 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兒科疾病、婦科疾病等 , 對沒有疾病但處於亞健康的人群也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具體疾病治療如下 :

1.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頑固性咳嗽、體虛易感冒者。

2. 消化系統疾病 : 虛寒性腹瀉、胃脘痛。

3. 兒科疾病 : 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咽炎、鼻炎、久咳、厭食、遺尿、腹瀉及體虛易感冒者。

4. 婦科疾病 : 痛經、慢性虛寒型盆腔炎、宮寒不孕等。

5. 骨科疾病 : 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增生性脊椎病、增生性關節炎。風濕、類風濕、頸肩腰腿痛、痛風、軟組織損傷、腰肌勞損等。

6. 皮膚科疾病 : 凍瘡、冷性蕁麻疹、冬季皮膚瘙癢症、雷諾氏病、鵝掌風、神經性皮炎等。

” 三伏 ” 時機別錯過

” 三伏 ” 是以農歷推算,於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十天後)為中伏,第五個庚日(再十天後)為末伏,均為一年內最炎熱的日子,人體陽氣最為旺盛。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貼的最佳時機,每 10 天貼 1 次,連續貼 3 次,建議連續貼三年。三伏貼一般在頭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 11 時以前貼完藥餅。上午 11 點到下午 1 點是午時,中醫認為此時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張開,若剛貼完藥餅,藥力最容易滲透到體內。

今年的頭伏在 7 月 12 日、13 日,二伏在 7 月 22 日、23 日,閏二伏在 8 月 1 日、2 日,三伏在 8 月 11 日、12 日。若錯過了頭伏,頭伏內無論哪天貼,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來的二伏、三伏對應的日子貼敷就行。

” 三伏貼 ” 普遍適用於所有人?

根據臨床觀察和近年的調查,” 三伏貼 ” 這樣的 ” 冬病夏治 ” 療法屬於寒性療法,更適合體質偏虛、陽虛以及風寒濕型痹症(疼痛)患者。

例如肺系相關病症,如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喘等病症防治,研究顯示,對過敏性鼻炎等顯效率達 73% 左右;痛症如頸肩腰腿痛、胃痛、痛經等慢性疼痛疾病,對頸腰腿痛顯效率達 70% 左右;其他類疾病,如失眠、抑鬱、慢性腸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症、遺尿等,其中對失眠總有效率達 72% 左右。

然而 ” 三伏貼 ” 療效雖好,但有一定的針對性,並非人人適用。” 三伏貼 ” 選擇的中藥都屬辛溫大熱型,適合虛寒型疾病的治療,不適用於一切屬於熱性的疾病,對於熱性病患者,若熱天再用熱藥,無異於火上澆油。同時,老年人中戴心髒起搏器的不宜敷貼;處於月經期、哺乳期的婦女不宜敷貼;兒童長水痘、出疹子的不宜敷貼。此外 , 以下人群不宜貼藥:

①孕婦;

②炎性疾病發熱者;

③過敏體質患者,對藥物過敏患者;

④合並嚴重心腦血管疾病、 肝腎功能不全及嚴重糖尿病患者。

” 三伏貼 ” 的注意事項

在貼敷期間,要忌食辛辣油膩、冷飲,囑多飲水;貼敷當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膚清潔。若出現水泡,待水泡消退後再洗澡。貼敷後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着、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還有就是貼敷後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塗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癒。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到皮膚科就醫。如果在貼敷期間有任何疑問或不適,需要在醫院咨詢專業中醫師再行貼敷。

由此可見,夏季養生是門學問,時機和方法是關鍵,只有科學合理地進行 ” 冬病夏治 “,才能保證 ” 藥到病除 “。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