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這些垃圾,已經成為全球海洋動物的隱形殺手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我們隨手丟棄的塑料,可能正在殺死海洋動物。

日前,「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中國第二台深海載人潛水器)在下潛到海底2000多米時,拍攝到海底各類垃圾漂浮,猶如一個大型的移動垃圾場。

這些垃圾可能被成年海鳥帶回巢穴餵養雛鳥,可能被海龜吞食導致無法漂浮行進,可能纏住鯨魚的腦袋造成窒息。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統計,超過270個物種曾被塑料垃圾纏繞身體,超過240個物種曾食入塑料垃圾。

吃塑料的海鳥

 

距離悉尼東北600公里的豪勛爵島是世界遺產保護區,這裏海水碧藍,青山環繞,卻暗藏殺機。

一種叫鸌的海鳥在長達千里的遷徙途中,選擇此世外桃源繁殖,並將雛鳥安置在地下巢穴。白天,它們在海洋獵場捕食,晚上將食物帶回雛鳥身邊餵養。

奇怪的是,這些雛鳥頻頻意外死亡。

海鳥生物學家詹妮弗·萊維斯調查雛鳥死亡原因時,嘗試將鹽水灌入雛鳥體內,讓它們將胃里的食物吐出來,發現了五顏六色的塑料原料和樹脂顆粒。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雛鳥胃發現的塑料碎片

原來,塑料垃圾漂浮在海水中,形狀酷似水草和水母,海鳥覓食途中毫無戒備地大量吞食,還將海面的塑料叼回巢穴餵給雛鳥寶寶。

雛鳥吞食尖銳的塑料碎片後,輕則導致下顎和食管被刮傷,重則損害消化系統,影響正常進食,最終營養不良而死。海鳥媽媽怎麼都想不到,一步沒有邁出家門的海鳥寶寶,會因為自己的哺育死在巢穴之中。

詹妮弗教授通過解剖發現,一隻出生90天的雛鳥體內淤積着276塊塑料碎片,占體重15%。換算成人體比例,相當於胃部裝了6-8公斤的塑料。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一隻死亡的鸌體內發現的人造碎片

 

海洋中80%的塑料垃圾來自陸地,人們在海灘上隨手丟棄的垃圾可能隨着漲潮進入大海,WWF中國海洋項目經理楊松穎向中國慈善家介紹,「只要你把垃圾遺留在河流旁邊,或者是在你的家附近,平常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一下大雨一刮台風,所有這些東西都有機會沖進去河流,流進海里。」海洋是沒有邊界的完整體,太平洋沿岸的塑料垃圾甚至能隨着洋流漂到渺無人煙的南極。

 

這些垃圾,已經成為全球海洋動物的隱形殺手。

 

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科研人員最近的一次研究中,發現有1116隻鯊魚和鰩魚被海中的塑料垃圾纏住了身體。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一隻被塑料袋困住的海龜

 

去年夏天,一頭生命垂危的鯨魚在泰國安達曼海域的沙灘上擱淺,研究人員馬上組織了對它的搶救,但並沒能挽回它的生命。而在鯨魚死後的解剖中,研究人員在它的肚子里發現了80多個塑料袋,重達8公斤。

 

鯨魚進食時,通常會直接吞進三四百升的水,吃掉其中磷蝦、小魚。在被污染的海域,鯨魚在進食過程中也會誤吞大量無法消化的塑料,造成消化系統堵塞,死時痛苦不堪。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一隻死亡的海鳥體內發現的塑料

 

英國、挪威、印尼都曾有類似事件發生。除去地球磁場變化等意外事件的影響,由污染物質引起的疾病、感官器官衰竭,已經成為鯨魚擱淺的主要原因。

塑料垃圾會回到人體內

 

人類到底往海洋拋去了多少塑料垃圾?對此,香港人有切膚之痛。

 

去年,台風「山竹」重創香港,引起海水倒灌,人類遺棄在海上的垃圾又被沖上了城市。香港居民Leo Mak在台風後的清理行動中,發現了1996年的麥當勞一次性塑料餐盒和印有2009香港東亞運動會標識的礦泉水瓶。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台風「山竹」登陸香港,大量海洋垃圾被沖上陸地

 

除了肉眼可見的垃圾,在看似干淨的海域,也可能正漂浮着大量比蚊子還小的塑料碎屑。這些碎屑在海浪拍打和鹽分腐蝕的共同作用下,將被分解為更小的塑料微粒。比起塑料碎片,塑料微粒對人體有直接的傷害。

 

食物鏈最底端的小蝦小魚可能將其誤認為微生物吞食,把塑料微粒帶進海洋食物鏈。在被污染水域的塑料微粒附着上化學物質,將變成有毒物質,轉移到魚類的肌肉和脂肪上,端上人類的餐桌。

 

「微生物吃了(塑料微粒),那些毒物就留存在它的體內,然後就慢慢一層一層地累積,一條小魚它吃幾千克這些微生物,然後大魚又吃幾千、幾百條小魚,化學物質的累積就變成很高很高。」楊松穎介紹塑料微粒對人體的潛在危害。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一隻螃蟹正在吞食塑料微粒

 

《科學報告》發布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檢測了76條印尼的食用魚和64條加州食用魚,結果發現兩組樣本中各有四分之一的魚內髒留有塑料碎片。

 

在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六地藍貽貝的檢測中發現,每一個樣本體內也都存在塑料微粒。

 

2012年,一艘運輸塑料原料的貨船在運輸過程中墜入香港南部海域,150噸塑料膠粒在潮汐作用下逐漸被沖上沙灘,一時間,海岸線飄白。根據紀錄片《塑料海洋》,有環保人士在香港漁民剛捕撈的3條海魚內髒中,分別發現數顆塑料膠粒。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香港漁民捕撈的魚體內發現塑料顆粒

 

為了捍衛海岸線的清潔和海洋食品安全,成千上萬的香港居民自備工具到海灘中清篩塑料膠粒。

 

WWF中國海洋項目經理楊松穎當時在香港從事海洋保護研究,他記得那段時間,每天上千志願者參與清理活動,志願者中有NGO組織成員,一家三口,甚至附近工地的工友。「參加的環保機構還會按區域分工合作,比如你是負責哪個地區的,比較好調動志願者的人力。」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在香港沙灘上清理塑粒的環保愛好者

 

盡管人類這樣團結,泄漏事件對海洋的影響仍不可阻擋,楊松穎表示,「幾個月後海灘上的塑料膠粒清理掉了,但是還有泄漏物永遠在海上漂流,或者幾個月後再沖上岸。」

 

2018年,香港大學科研團隊在香港芝麻灣、北角、東澳島、南丫島等七地收集超過100個海水樣本,發現超六成樣本含有塑料微粒。

減塑在即

 

不少環保人士決定身體力行,過着「無塑料生活」。

 

這里的「無塑料」並非廣義上拒絕任何含有塑料成分的產品,畢竟從我們使用的手機,到乘坐的交通工具,都有塑料的身影,要做到徹底無塑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從減少生活中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開始,慢慢尋找塑料替代品。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Beth Terry Blog網誌中紀錄的每周使用的塑料製品

 

在這一領域,美國環保愛好者Beth Terry是一位先驅。她每周拍下使用的塑料與網友分享如何減少和回收塑料垃圾。扔掉了塑料包裝的空心粉和奶酪,她將瓶裝洗發水替換為洗發皂,用小蘇打代替牙膏……在2011年時,Terry日常產生的塑料垃圾已經降低到了全美國人均水平的2%。

 

可盡管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已經對人類身體造成威脅,多數人仍在無節制地使用塑料製品。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2019年發布的《通過問責制解決塑料問題》稱,2016年每位世界公民產出的塑料垃圾量相當於93個籃球的重量。

 

在菲律賓,每天有1500噸垃圾從馬尼灣倒入海中,灣區的小孩在長年堆滿垃圾的海水中游泳。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在被污染的海域中游泳的菲律賓小孩

 

值得慶幸的是,全球范圍內有一些環保愛好者率先展開了淨塑行動,「Plogging」就是其中之一。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Plogging運動

 

Plogging,是瑞典語中「拾取垃圾」和「慢跑」兩個單詞的合成。2016年,瑞典人Erik Ahlstrom搬到了首都斯德哥爾摩居住,卻發現那里不再有記憶中干淨美麗的街道。不堪忍受到處都是垃圾的生活,他決定在平時跑步鍛煉的過程中,隨手撿垃圾。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Plogging運動

不少朋友受到他的影響,也開始了這項運動,並在結束後拍照記錄成果,打上#plogging 的標簽發到社交媒體。這項運動在經過BBC、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報道後,流行到了美國、英國,也流向國內。

 

你丟進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終竟被端上餐桌

Transhtag challenge運動

另一項風靡的環保活動#Trashtag challenge鼓勵網友們清理一個充滿垃圾的地方,在整理干淨後秀出前後對比圖,在Instagram, Twitter等社交媒體掀起風潮。在印度,更有組織召集了500多名志願者一起挑戰,清理了孟買海灘上500萬公斤的垃圾。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雜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