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腹瀉幾十回,可能不是急性腸炎,而是慢性病

ZAKER 哈爾濱記者 朱虹 文 / 視頻拍攝

每天腹瀉 30 多次,還伴隨着劇烈的腹痛和膿血便。51 歲的李女士曾被疾病折磨了 8 年,每當勞累、受涼、精神緊張、吃辛辣食物的時候准會腹瀉。然而一直被她認為是 ” 消化不好 ” 的疾病並不是普通的急性腸炎,而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病——炎症性腸病(IBD)。

一天腹瀉幾十回,可能不是急性腸炎,而是慢性病

網絡配圖

5 月 19 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這一曾在西方國家常見的疾病,近年來,在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然而它仍未被廣泛認知,很多患者一直在被誤診,或延誤治療。

黑龍江省醫院消化病院在 3 年前,每周四都專門開放炎症性腸病門診,原來只能去北京、上海等地就醫的患者在省內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幾年來,特色門診已經確診了數百位炎症性腸病患者。

腹瀉 8 年生不如死 如今吃藥比吃飯還准時

在消化三科主任孫曉梅的微信群里,有 200 多位炎症性腸病患者,他們都曾被腹瀉、腹痛折磨過多年,一直以為是腸道不好,不曾發現自己竟然得了一種 ” 罕見 ” 的消化道疾病。” 原來這種病在比較罕見,但隨着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患者越來越多,炎症性腸病主要分兩種,其中潰瘍性結腸炎東北發病率很高。” 孫曉梅主任介紹。

51 歲的李女士是病友群里病情控制較好的,她告訴記者,自己患病十年,之前一直沒有確診,也沒有規范服藥,導致前 8 年不斷地被腹瀉折磨。

” 辛辣刺激食物,喝酒,生冷食物,精神刺激,都可能誘發腹瀉,我原來最嚴重的時候一天腹瀉 30 多次,更嚴重的是腹瀉伴隨着腹痛和膿血便,很驚悚。” 李女士 8 年前在省醫院確診為炎症性腸病,並遵醫囑吃藥。” 每天就像吃飯一樣准時。” 如今她恢復得不錯,很久沒有出現腹瀉了。” 我們要定期做腸鏡檢查,什麼時候檢查看到結腸里沒有病變了才能停藥,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醫生說大概需要 3-5 年。” 李女士說。

規律服藥 千瘡百孔的腸道也有 ” 復原 ” 的一天

在病房里,70 多歲的趙大爺正在輸液,在來住院前他腹瀉了 20 多年,起初只是部分結腸潰瘍,但病情反復發作,每做一次腸鏡,都發現潰瘍的面積在增大,最近一次到省醫院消化病院就診,孫主任發現,趙大爺整個結腸都出現了潰瘍。

” 這個病與普通的腹瀉不一樣,如果不通過藥物控制,會一點點蔓延,主要侵犯結腸。” 孫主任說。趙大爺是個不太聽話的患者,醫生告訴他不管是否腹瀉都需要吃藥,但大爺只是在腹瀉的時候吃,不腹瀉的時候就認為病好了,就自行停藥了。

孫主任介紹,” 趙大爺雖然表象上不腹瀉了,但這不意味着腸道里面沒有炎症了,一些患者在不腹瀉時做腸鏡,仍發現了很多粘膜炎症、糜爛、潰瘍等問題,這意味着腸道還沒有完全恢復,還需要用藥控制,如果自行停藥,病情不僅反復,還會越來越重。”

但絕望中也有希望,雖然炎症性腸病是一種慢性病,但並不是像高血壓一樣,需要終身服藥,” 如果在腸鏡下,腸道已經完全恢復,是可以停藥很長一段時間的,甚至不再發病了。但在完全恢復前,按療程足量服藥,尤為重要。” 孫主任說。5 月 25 日,醫院將為炎症性腸病患者舉辦患教會,廣大患者可以前來參加活動,進行用藥咨詢。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ZAKER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