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窮越胖」,只是想吃口飽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唏噓

作者:詩意

肥胖,在現代社會,是很多人心中之痛。

總有一批人想減肥,而更多人卻是天天喊着要減肥卻總是減不下來。

很多人以為,肥胖是自己的過錯,怪自己貪婪的胃口停不下吃、怪自己沒有規律運動做好身材管理;

殊不知,肥胖的背後,還有着令人唏噓的社會根源。

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周刊 5 月 8 日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城市生活方式並非導致肥胖的元兇,農村居民肥胖化的速度高於城市。

這項研究匯編了 2000 多份報告,調研期從 1985 年至 2017 年,研究對象涵蓋 200 個國家的 1.12 億成年人。其中 55% 的增長是在農村地區,更有 80% 的增長是在經濟欠發達國家的農村地區。

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所(INSERM)流行病學研究員桑德琳娜 · 利奧雷(Sandrine Lioret)更指出
” 肥胖常涉及貧困人口 “。調查顯示,法國月收入不到 450 歐元的女性,30% 患肥胖症,月收入超過 4200 歐元的女性,肥胖比例為 7%。

如此說來,難道貧窮也成了肥胖的根源了嗎??

這份報告的內容,讓菌菌想起了美國的一部紀錄片:《食品公司》。

這部紀錄片,為我們揭示了 ” 越窮越胖 ” 背後社會經濟原因。

和 50 年前比起來,超市里琳琅滿目的食物,會讓我們覺得生活富足了無數倍。

現在科技的發展,更是讓蔬果不分季節的供應。可如果你知道了隱藏在那鮮紅的西紅柿、那剔骨幹淨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你可能就不想吃了。

你會發現,那自然健康的包裝的背後,只是人們對鄉村的幻想。

食品的背後,不是農場、不是牧場,而是一家家工廠。蓋在食品行業頭上的,是一層華美的面紗。

食品生產的產業化,起源於 30 年代快餐業的出現。當麥當勞兄弟開始提供免下車服務的時候,他們把工廠 ” 效率之上 ” 的那一套,搬到了食品加工上。

低成本讓麥當勞一躍,成為美國最大的碎牛肉、西紅柿、雞肉、豬肉、生菜和蘋果的采購商。為了滿足快餐口味一致這一需求,供應商改變了食材的生產方式。

比如雞肉。和 50 年代比起來,現在雞的養殖速度快了一倍,而且雞的體積也大了一倍。人們喜歡吃雞胸肉,於是雞胸肉被改造大了。為了讓雞長得又快又壯,雞舍被遮起來,在全黑的環境下,將飼養密度提高到極限。

雞們分不清黑夜和白天,緊挨在一起,這樣它們不知道活動消耗能量,只知道吃喝長肉,再加上用高熱量的穀物飼料配上抗生素,即使雞沒有辦法承受快速生長帶來的壓力,但只要肉長厚實了,就可以拉出去宰了賣了。一上包裝,就是香噴噴的炸雞排。

可能你會說,你不吃快餐就可以了。事實上,不吃快餐,你吃的也是這套食物體系下生產出來的產品。

你看到食品標簽上寫着不同農戶,實際上,頭部那幾家大型食品公司控制着 80% 的市場。不僅場地多樣是一種幻覺,連無比多選擇的食品,也是一種幻覺。

超市 90% 以上的食品,其實主要成分是玉米、大豆,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美國的玉米產量驚人,在政府農業補貼的政策下,價格超級便宜,它廣泛應用於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稱之為美國食品體系的堅強基石並不為過。

美國飼養的絕大部分雞、牛、豬,甚至是水產品,都以玉米為食物。玉米糖漿還大量滲透在糖果、軟飲料、奶製品中。不管吃牛排、烤雞、火腿還是熏三文魚,甚至是喝可樂,其實你全都是在攝入玉米。

這種食物缺少營養,為了獲得必須的營養,我們只好越吃越多,從而無法避免地陷入了惡性循環。

而且,由於吃玉米,動物體內的大腸桿菌產生了耐酸性,再加上動物集中營里,到處都是糞便,在看似清潔的加工流水線上,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毫無阻礙地滲透到食物當中。

即使動物該吃天性應該吃的草,大腸桿菌就會減少 80%,食品公司也不願意這麼干,他們會兵來將擋,建立滅菌體系,利用氨水對肉類進行消毒,即使經過層層消毒,每年還是有很多污染肉瘤進入市場。單是美國,每年就有上百噸碎牛肉被召回。

紀錄片中受訪者芭芭拉,她的兒子,兩歲半的凱文,正是 H7 大腸桿菌的受害者。

從生病到過世僅僅 12 天,那天他們全家吃了三個漢堡,結果年幼的凱文就生病了,檢測出腸出血性大腸桿菌,他的腎髒出現衰竭。凱文死後第 16 天,食品公司才開始召回那些污染肉。

導致這些慘劇的最大原因,是食品監管的缺失,98 年那會兒,美國農業部還有權力關閉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測試不合格的廠家。後來,肉類和家禽業協會起訴農業部,法院判決農業部沒有權力關閉肉產。

” 凱文事件 ” 過後,民間發起推動 ” 凱文法 ” 的立法,旨在賦予農業部關閉不合格肉廠的權力。芭芭拉已經為此奮鬥了 7 年,為了讓其它家庭避免這樣的不幸,她願意一遍遍講述兒子的遭遇。

在這種傾向於高熱量的食品體系下,所謂健康飲食都是扯淡。

就比如片中提到一對養育一雙兒女的典型美國中低收入中產階級夫婦提到:

工薪階層只能吃快餐,或者到超市買特價食品。比如這個四口之家,吃快餐全家都能吃飽,新鮮水果卻買不起,一個漢堡的錢買不起一顆花椰菜。

丈夫得了糖尿病,50 片藥就要 130 美金,每個月工資買完藥,就只能繼續吃快餐,如此惡性循環。

扭曲的生產體系帶來扭曲的市場食品供給,導致了平民大眾長期飲食結構的營養失衡,最終惡化了他們身體健康,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又意味着什麼?

食品公司的目標就是效率高、脂肪多、產量大、價格低,在這種目標驅使下,人們會利用違背自然的食品加工體系,甚至改造植物動物的基因,漸漸地,人們對動植物漠然遠離,視而不見,長此下去,也會不尊重社會的其它個體甚至對其他人產生控制心理。

養殖公司就利用債務控制了養殖戶,養殖戶為了建一座養殖場需要 20-30 萬美金,之後他們不得不升級新設備,通常有兩座養殖場的,要借債 50 萬美金以上,但他們每年只賺 1 萬 8,債務早已讓他們變成了奴隸。

而屠宰場的員工,每天面對動物相同的部位,重復相同的切割動作,早已和人型機器無異。原本肉類加工廠工人也是很好的職業,隨着快餐業的發展,為了效率,肉類加工工人已經成為美國最危險的行業之一。

僱主甚至雇傭從墨西哥來的非法移民,而這些非法移民原本在墨西哥種玉米,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讓美國廉價的玉米融入墨西哥,讓這批人失了業。

最開始,政府對食品加工廠招募非法移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着反移民運動,政府開始打擊這些非法移民。

移民局在活動停車場抓捕非法勞工,這其實是食品加工廠和移民局的媾和,雙方約定,加工廠每天流失一部分非法勞工,這樣移民局不會對食品加工廠進行大規模的突襲,反正被捕的都是員工。

從肥胖,映射出社會貧窮的根源,而這些根源里,隱藏的又是各種利益的糾葛。

所幸的是,隨着人們對有機食品的意識覺醒,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多。

商業是一把雙刃劍,既是畸形食品工業體系的締造者,也能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比如,2008 年,生產有機酸奶的石原被食品業巨頭達能收購,還進入了他們曾經抵制的沃爾瑪貨架。

在資本社會里,有機食品只有獲取了利潤,才能生存並發展下去。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可以身體力行地扭轉被動消費的局面。

只要我們開始要求,優質健康的食品,市場就會做出反饋。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每一口食物,改變這個世界。

ref: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171-x

https://www.lemonde.fr/planete/article/2019/05/08/l-obesite-touche-de-plus-en-plus-les-campagnes_5459759_3244.html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新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