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成新流行病,失眠只是一個線頭

「睡不着」成新流行病,失眠只是一個線頭

你睡得着覺嗎?如今,這真成了一個問題。據統計,有超過 3 億人存在睡眠障礙。” 睡不着 ” 日益高發,被譽為現代人的新流行病。今年 7 月 1 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首次開出 ” 睡眠病房 “。一個多月來,失眠者陸續登門。而醫生們發現,他們的問題可不止 ” 睡不着 ” 這麼簡單。

在這里,醫生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失眠只是一個線頭,扯出現代人形形色色的精神壓力與心理煎熬。

首例患者印證 ” 睡眠病房 ” 開設初衷

” 晚上九點躺在床上,到十二點,可以起來三四回。”7 月 1 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房開設首日,來了一位老太太,她每天只能睡 2 小時。

長期失眠折磨之下,老人身體已開始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吃不進東西、不愛說話,甚至有時還想一死了之。隨着對該病例了解的深入,醫生發現,老人的問題不是失眠這麼簡單。原來,老太太瞞着家人參加了某理財項目,數十萬元就此打了水漂。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學科帶頭人苑成梅醫生說,老人家遭遇的失眠,是她內心的真實寫照,” 極度悲傷、懊惱與自責 “,治療要先治 ” 心 ” 病。但 ” 修心 ” 談何容易?老太太屬於難治病例,症狀緩解需要一個過程。

記者從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悉,睡眠障礙病房開張一個月來,28 張床位,目前在院 10 人,出院 10 人,還有四五名患者預約登記入院。他們中有企業高管,也有暑期歸國探親的留學少年。醫生說,因單純睡眠問題前來就醫的很少,患者大多夾雜着各類精神或心理問題。

” 大部分人不太願意說自己精神有問題,來看病,更多人願意表達為:我睡不好。” 苑成梅說,以睡眠問題為切入點,可以降低 ” 病恥感 “,更能為大眾接受。這也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開設睡眠障礙病房的初衷之一,讓更多需要心理衛生服務的患者放下顧慮,積極尋求專業幫助。

睡眠障礙這件 ” 小事 ” 正變成 ” 大事 “

記者獲悉,在精神衛生領域開設開放式睡眠障礙病房目前尚屬個案,因為全面引入心理精神治療,非一般醫院可 ” 配齊 “。

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房之所以能開設,依靠的是已發展了 30 年的心身醫學專業與心身科病房的臨床積累。不過,醫生們也說,以前確實沒把睡眠障礙當一回事。因為相比精神分裂等重型精神疾病,睡眠障礙過去被認為是 ” 小事 “。更何況,在專業精神科醫生手里,光安眠藥就達 30 多種,豐富的治療 ” 武器 ” 讓醫生們很容易就能把 ” 睡不着 ” 的病人打發走。

是什麼原因讓精神衛生專家逐漸認識到睡眠這件 ” 小事 ” 變成了 ” 大事 “?因為,睡不着的人越來越多了。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失眠案例里不乏幾十年的 ” 缺眠者 “。2016 年,中國睡眠研究會調查發現,超過 3 億人有各類睡眠問題。2017 年中國青年睡眠報告顯示,94.1% 受訪者的睡眠與良好水平存在差距。睡眠障礙日益成為現代人的新流行病,且這種趨勢還越來越年輕化。” 睡不好 ” 不僅意味着白天精神萎靡,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風險也隨之提升。最新的國際疾病分類,已將睡眠 – 覺醒障礙列入其中。

” 新睡眠經濟 ” 興起,能否拯救睡眠

睡眠醫學作為一個新興交叉學科,在精神衛生領域方興未艾。記者實地走訪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房發現,這里集多導睡眠檢測、睡眠障礙門診、住院治療為一體。其中,五個單間病房用來做多導睡眠檢測,即專用於承擔睡眠障礙及其相關疾病的監測、診斷、治療及預防工作。患者在這里睡一夜,腦電波、眼波、呼吸、心跳頻率等信息將傳輸到睡眠病房的數據分析中心,供醫生得出最終的睡眠報告,並予以對症干預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在專業醫療機構之外,” 睡眠經濟 ” 眼下也在悄然興起,從特製床墊、枕頭、香薰、眼罩等傳統居家商品,到褪黑素、睡眠糖、補腦液等保健品,到安眠手環、失眠貼、睡眠音響等植入科技概念的新產品,再到助眠課程、睡眠 App、睡眠體驗館等新奇產品……睡眠產業的觸角一直在向外延伸。

這些產品真能讓我們睡得更好?睡眠醫學專家對此持保留態度。” 因為對大部分人而言,物理性催眠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失眠狀況。現代人的失眠與社會環境、自身情感密切相關,想要拯救失眠,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平靜。”

記者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睡眠障礙病房發現,盡管睡眠障礙的診療措施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多種,而這里的一大特色則是心理治療,包括睡眠衛生教育、睡眠認知行為治療、放鬆治療等。醫生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希望走進患者的內心世界——做的正是 ” 修心 ” 這件事。醫生們坦言,” 修心 ” 本身對專業精神科醫生來說 ” 消耗 ” 也很大。而這也是睡眠病房起步於 28 張床位、暫不擴大規模的原因之一。

現代社會,人們的節奏越來越快。醫生們給出的建議是:希望大家 ” 身忙,心不忙 “,而非 ” 身不忙,心忙 “,淪為 ” 缺覺一代 “。

作者:唐聞佳

編輯:蘇展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生活